校地协同破解“人才荒”
李向民
当前,乡村文艺建设最大的短板是人才短缺。艺术教育下沉,要通过“校地协同”模式,构建“专业人才培养+乡土人才培育+文艺资源共享”的全链条体系,为乡村文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。
建课堂——乡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山区学校,往往没有专职美术、音乐教师,美育课程沦为摆设。
BV伟德官方网站与江苏、安徽、河南等地的20所乡村学校建立合作,为乡村学校开设音乐、美术、舞蹈等课程;组织师生编写《乡土美育教材》,将当地民间文艺融入课程。如在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,教材融入了评弹元素;在安徽黄山市,教材中加入徽派建筑绘画;在河南信阳市,教材吸纳了皮影戏制作等非遗,增强乡村孩子对本土文化的认同。
育人才——农民是赋美乡村的主体,我们通过培训、结对等方式,让乡土文化能人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、乡村教师成为乡村文艺“领头人”。
BV伟德官方网站与江苏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合作开展“乡村文艺人才培育计划”,去年共培训乡土人才200余名,其中有50余人成立了乡村文艺团队。我们还推动高校教师与乡土文化能人结对,比如与江苏盐城市的淮剧艺人、安徽的木雕传承人等结对,帮助乡土人才提升技艺、创新作品。
搭平台——校地协同的核心是资源共享,高校的艺术场馆、演出资源、创作团队向乡村开放,乡村的自然景观、民俗文化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,形成双向赋能格局。
BV伟德官方网站将校内的美术馆、音乐厅向乡村学校、村民开放,去年接待村民参观1.2万人次;同时,组织校内艺术团下乡演出,与乡村合作建立艺术实践基地,去年有1000余名学生深入乡村,完成乡村振兴主题创作300余件。
未来,我们计划3年内与50所乡村学校建立合作;完善乡土人才培育体系,开设乡村文艺人才研修班;推动更多艺术资源下沉,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乡村文艺兴盛的“助推器”。


